時間:2018-10-16
上證綜指本周大跌7.60%,行業漲幅前三為采掘(-2.50%)、銀行(-4.96%)和農林牧漁(-5.01%);漲幅后三為電子(-12.73%)、通信(-12.99%)和計算機(-13.87%)。截至10月11日周四,融資融券余額8127.60億,較上周下降1.78%。截至10月13日,央行共有1筆逆回購到期,總額為600億元;共有1筆MLF回籠,總額為4980億元;MLF降準置換回籠總額為465億元(等同投放);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含國庫現金)5115億元。
宏觀方面,國外:周三公布美國9月PPI環比0.2%,高于前值-0.1%,與預期值持平;周四公布美國9月CPI環比0.1%,低于前值0.2%和預期值0.2%;周五公布美國10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99,低于前值100.1和預期值100.5。周三公布英國8月制造業產出環比-0.2%,低于前值0%和預期值0.1%;英國8月工業產出環比0.2%,低于前值0.4%和預期值0.1%。國內:9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53.1,環比增長2個百分點,創三個月新高;綜合PMI52.1,環比增長0.1個百分點。9月,進出口總值42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出口2266.9億美元,同比增長14.5%;進口19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3%。貿易順差316.9億美元。前三季度,我國對美國進出口3.06萬億元,同比增長6.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3.8%,美國仍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下周看點:中國9月CPI、PPI同比;中國三季度GDP同比;美國9月零售銷售環比;美國9月工業產出環比;英國9月CI同比、環比;歐元區9月調和CPI同比終值;日本8月工業產出環比終值。
按人民幣計價,9月中國進出口總額28852億元,同比增長17.2%,前值12.7%。分類看,9月中國出口總值15492.2億元,同比增長17%,前值7.9%;進口總值13359.9億元,同比增長17.4%,前值18.7%;9月貿易順差達到2132.3億元,同比增長12.6%,前值-35.3%,順差縮窄趨勢的暫時扭轉歸因于出口提速的帶動。季節調整后,9月中國進、出口均呈加速狀態,且前者增幅更大。
4 月中美貿易摩擦開始升溫后,目前處于第三輪美國對 2,000 億美元商品加征 10%關稅至 25%關稅之間,對中國出口產生貿易沖擊仍然有限,具體實際副作用和影響將在元旦加征 25%關稅以后的貿易數據中進一步體現。從9月數據來看,世界主要貿易經濟體景氣度略有回調,需求復蘇態勢不確定性增高。美國 ISM制造業 9月 PMI為 59.8,較上月有所降低,同時美國 CPI 連續兩月下滑,顯示美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重大變化之中。歐元區 9月制造業 PMI 為 52.5,繼續保持 22 個月最低值。日本 9 月制造業 PMI 為 53.2,雖然總體仍保持在較高的景氣區間震蕩,但也處于兩年中最低值。因此,在歐美日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跡象的情況下,中國 9 月出口大增更多可能由于人民幣貶值的促進。
中國在 7 月對部分商品進口關稅下調和實施擴大進口等政策,目前政策仍在加碼,年內第二次降低最惠國關稅稅率,在此支撐下中國進口保持快速增長。在部分商品進口關稅下調的刺激下,9 月進口同比增速 17.4%,繼續保持接近 20%的增速。由于高基數的影響,主要進口商品雖然絕對數量環比有所提升,但同比增幅均有大幅下降,鐵礦石、原油、大豆、鋼材等進口規模增速分別為-9.1%、0.55%、-1.2%、-2.9%。9 月進口原油進口量同比、環比均有所回落,或一定程度受到高油價的抑制。大豆進口規模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有所增加,始終保持在800-1,000 萬噸左右,但從美國進口大豆下降明顯,說明中國多渠道解決大豆或其替代品來源問題方面有所進展。另外,連續的減稅政策也促進進口需求的持續釋放。
整體來看,9月中國出口提速或部分由前期人民幣大幅貶值的促進作用所致,“搶出口”跡象并不明顯(而8月出口增速中包含更多搶出口因素),出口改善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預計4季度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中國出口增速(美元計價)或降至4%-7%左右。1)由于美國自9月24日至年底還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10%,明年再增至25%,四季度中國對美出口可能小部分搶跑,但由于征稅主要為中間品和資本品,需與下游需求節奏對接,預計搶出口對4季度出口增速促進作用相對有限,19年稅率提升轉為拖累。2)人民幣匯率貶值對整體出口的提振作用或逐步弱化。若4季度美元指數回調,則出口或面臨一定壓力,而進口可能有所增加,且短期內對集成電路、能源等進口有較高粘性。
從政策應對來看,貨幣政策方面,降準以及“降息”均構成主要政策空間。財政政策方面,10月8日國常會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的措施,年內第二次針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調整。從個稅調整、出口退稅,以及未來可能的增值稅調整,減稅將全面覆蓋消費、投資、出口三大需求。我們堅持之前的觀點,短期看貨幣政策中性的政策取向沒有變化,從中期投資策略看,2018年市場風格預計更加均衡,內需是國內市場關注焦點,美好生活有望成為市場熱點,因此投資上中長期看好消費和創新板塊,投資上控制倉位的同時以精選個股為主。
2018年10月10日,美股市場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下跌至25598.74點,下跌了3.15%;標普500指數下跌至2785.68點,下跌了3.2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至7422.05點,下跌了4.08%。科技股領跌,五大科技股集體下跌了超過4%。美股大幅下跌影響全球其他市場的走勢,從歐洲市場來看,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了1.27%,法國CAC40指數下跌了2.11%,德國DAX指數下跌了2.21%。
伴隨著 2017 年 1 月美國開始進入新一輪的政治周期,從 2009 年 3 月開始的這輪美股牛市已成為美國歷史上的最長牛市。美股基本發揮著美國經濟晴雨表的作用,美國股票市場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自身的經濟基本面。現階段美國維持較好的經濟增速,個人消費支出、商品和服務出口以及國內生產最終銷售的增長率較高,對 GDP 拉動程度較大。美國通貨膨脹率保持溫和上行,勞動力市場表現良好。制造業 PMI 表現較好,而 PPI 增長率有輕微下滑。美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水平較低,但是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杠桿率較高。和次貸危機時期相比,現階段抵押貸款市場總體風險較小。決定當前這輪美股牛市延續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現階段的經濟基本面。
在美聯儲9月如期加息之后,鮑威爾發表鷹派講話,認為當前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利率距離中性還有很大距離。之后美國國債收益率上行之后,人民幣貶值趨勢再起。導致美股大幅調整的因素主要包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投資者對美國企業盈利持續改善的質疑以及風險偏好的下降。首先,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會降低美股的估值。金融危機以來,受持續寬松政策的影響,美股市盈率達到2011年以來的高位,估值存在調整壓力。當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相對水平來看,處于歷史很低的水平,長期利率的快速上升是美股調整的直接導火索。其次,中期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投資者對企業盈利能否持續改善產生質疑。11月份的中期選舉,如果共和黨不能贏得眾議院的支持,那么特朗普政府在國會通過擴大基建和繼續減稅的法案的難度會大幅增加,而且美國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提高也會對特朗普積極的財政政策構成制約。第三,美聯儲主席偏鷹言論以及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對投資者風險偏好形成打壓。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當前的經濟擴張“可以延續相當一段時間”,美國利率離中性利率還有一段距離。美聯儲加息進入“下半場”,打壓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此外,IMF在10月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首次發出了悲觀警告,將2018年和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引發了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擔憂,抑制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政治風險和利率上行因素持續擾動市場,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也會有負面沖擊,同時上漲時間較長的美國股市也存在一定泡沫因素。中長期來看,若席勒市盈率倒數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背離進一步顯著,美股風險會加大。若長短期美債利差繼續收窄或出現倒掛,美股的風險需引起進一步重視。
與美股相比,A股無論是指數還是估值等指標,目前均處于歷史的底部區域,下行空間并不大,具有明顯的配置優勢。目前在基金操作上,我們維持整體市場震蕩的觀點,但看好新興產業在未來的發展機遇,因此基金倉位在操作上保持穩定。
東海祥龍混合基金截止2018年10月12日基金凈值為0.8376元,目前持有的定向增發項目包括銀星能源、城發環境、長榮股份和皖維高新,其中銀星能源已于2018年1月25日解禁,城發環境于2018年3月2日解禁,長榮股份于2018年4月23日解禁,皖維高新于2018年5月9日解禁,具體詳情請參考東海基金網站或上市公司公告。
二級市場方面,東海祥龍將根據市場情況擇機進行持有定增股票的減持和二級市場投資。
本周央行凈回籠資金,周內資金面呈現寬松狀態,短端隔夜和7天利率分別較上周上行5BP和下行9BP至2.42%和2.59%;中長端利率較上周下行89BP至2.54%。受國內外權益類資產價格的大幅下跌,市場避險需求提升,國內債券收益率出現明顯下行,其中國債1年、3年、5年、7年和10年分別收2.89%、3.21%、3.40%、3.59%和3.58%,分別較上周下行11BP、7BP、4BP、3BP和3BP;1年、3年、5年和7年的AA+企業債分別收于3.91%、4.35%、4.77%和5.13%,分別較上周下行5BP、10BP、11BP和5BP。本周東海祥瑞A凈值為1.023,較上周上行0.10%;東海祥瑞C凈值為1.011,較上周上行0.10%。
當前宏觀經濟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我們認為在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過剩產能的淘汰和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將是一個相對長周期的過程,這為債市行情的演繹提供了相對較好的經濟基本面環境。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8年宏觀政策組合為寬松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隨著今年以來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和貨幣政策邊際調整方向的確立,債券市場出現了較為確定性的投資機會。預計四季度,財政政策將會發揮更多的作用,這將有利于整體經濟的平穩去杠桿和轉型,也將對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形成有利支撐。
周刊數據截止時間:2018年10月12日
?風險提示:本文相關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本公司相關機構、雇員或代理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將此報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進行派發、復制、轉載或發布,或對本專欄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一篇:2018年9月市場回顧及展望 | 下一篇:基金經理一周視點(2018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