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時間:2017-08-07
在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去杠桿、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背景下,統一的專業性監管舉措及市場形勢,將令偽資管產品無法維持運轉鏈條,剛性兌付將被打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6日在“濟安金信五星基金群星匯活動”上作出如上表述。
在洪磊看來,資產管理市場制度不統一,驅動“監管套利型”產品大量興起。他指出,“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本應為資管行業的本源,但近年來,剛性兌付類理財產品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發展迅速。剛性兌付在初期依靠機構信用、政府信用發展,本質上是靠監管套利及各方博弈形成的“神話”,其背后存在期限錯配、加大杠桿、資金池等嚴重問題,人為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提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數據顯示,2016年末,大資管行業規模已達116.18萬億元,而公募基金占比不足10%。不僅如此,我國公募基金產品結構也嚴重失衡,股票型基金規模占比持續下降。截至2017年6月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例由歷史最高的7.92%下降至3.17%,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功能弱化。
對此,洪磊指出,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基金公司的發展布局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熱衷于短期規模業績、短期熱點,精選個股、長期投資讓位于趨勢擇時,結構化產品、定制基金等短期資金驅動型產品層出不窮,對責任投資原則落實不足。
在洪磊看來,基金公司著眼短期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長期資金。據統計,公募基金申贖頻繁,認申贖總量與資產余額之比達到320%,貨幣型基金認申贖總量與資產余額之比高達550%;從持有期限看,持有期少于一年的占44%,少于三年的占67%。
同時,他表示,資產管理市場缺少以跨期風險管理為目標的大類資產配置工具,客觀上助長了短期主義和監管套利之風。目前,各類理財工具吸收了大量社會可投資資產,通過產品定制的方式進入資產管理市場,包括公募基金。但是,這些產品多追求財務上的安全收益,對利率風險、市場風險過于敏感,既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有效的跨期管理服務,也不具備長期資本形成功能。
“良好的資產管理市場應當建立‘基礎資產-集合投資工具-大類資產配置’的生態體系,三層架構的每一環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洪磊建議。
對于備受市場關注的資管征稅,洪磊指出,稅收制度是影響資本市場運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全球范圍內看,無論一個國家是否存在增值稅稅種,均不對資管產品征收增值稅。在資本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通過資本利得稅以及所得稅遞延,形成了抑制投機、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在我國,同樣需要有利于長期資本形成的綜合稅制,建議探索實施資本利得稅,通過稅收遞延引導長期理念、鼓勵長期投資,為基金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市場轉向直接融資。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上一篇:中國基金業協會: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回歸本源,專注主業 | 下一篇:7月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向好勢頭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