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18-12-04
2018年進入最后一個月,公募基金“規模戰”逐漸升溫。在主動偏股基金表現欠佳以及貨基收益率逐漸下行的背景下,今年公募拼規模的主力落在了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兩大品種上。部分爆款產品或成為決定基金公司年度規模排名的“勝負手”。
主要發力債基和指數基金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權益類市場不景氣,股票型基金喪失戰斗力,貨幣基金收益率也從年化4%左右一路滑到3%以下。以往不被重視的債基和指數基金今年成為了多家公司“火拼”的重點。
“債券基金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機構定制的純債基金為主,另外一部分是中短債基金。”前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純債基金業績表現搶眼,平均收益率達到4%~5%甚至更高,成為機構青睞的標的。而兼具高流動性和低風險特征的短債基金,在貨基收益率一路下行的情況下,取而代之受到諸多資金熱捧。
另外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也告訴記者,今年年終規模沖刺主要發力在債券基金和ETF上。“指數基金一般具有龍頭效應,年內流入ETF市場的資金超過千億,這一增量應該可以撼動基金公司規模排名格局。”
伴隨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基金公司在債券基金上的布局也更加深入,跟蹤政策性金融債、農發行債券、國債等指數的債券指數基金應運而生,部分首募規模喜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坦言,指數基金“強者恒強”特征非常明顯,雖然公司旗下指數基金受到渠道部力推,但規模上難見成效。而中短債基金卻吸引了資金申購,規模增幅明顯。“臨近年底,渠道部還在進一步發力中短債基金和純債基金。”
此外,多位接受采訪的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不同于往年規模戰將貨幣基金作為重點,今年火力主要集中在債基與指數基金上。固收投資能力強的公司多發力于債券指數基金,而中小型公司則更多地聚焦在中短債基金或純債基金。
爆款產品或成勝負手
在監管淡化貨幣基金規模、主動權益類基金銷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的勝負手或由債基及指數基金等部分爆款產品來決定。
從新發基金來看,10月份以來,市場上出現了多只“現象級”產品。如10月下旬成立的三只央企結構調整ETF,總募集份額將近500億份。
“臨近年底,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都在發力債券指數基金或ETF,甚至與中短債等‘多管齊下’。這些債基雖然不是機構定制,但大多是機構主導認購,首發規模相對可期。”上海一位公募渠道部人士表示。此外,幾家大型基金公司近期均有短債基金發行或即將上市。
除了大公司“火力全開”,今年債市走牛以及被動指數化投資熱潮興起,也讓諸多中小型基金公司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原標題:《基金年度沖規模大戲 債基指基唱主角》)
摘自: 中國基金報,記者:項晶
上一篇:交易所研究試點組合債基金 多家基金公司參與 | 下一篇:銀行理財子公司來了 公募基金該如何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