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18-04-17
隨著中國進一步放開金融市場,市場預測未來中國公募基金十年內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將為外資資產管理公司帶來最大的增長機會。
近日,我國宣布金融業外資準入進一步放開,這是去年十九大后,我國首次提出的金融行業放開時間表。市場分析認為,這次時間表較去年11月提高外資投資比例的限制更進一步。明確了未來3年內對外資的投資比例限制會完全放開。這次放開投資限制的承諾,將為外資資產管理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鋪平道路。
據了解,合資基金公司的政策由于放開較早,現在一些尚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基金公司往往在等待獨資進入的機會。實際上,在放開私募獨資企業后,短短1年多時間,全球多家資管巨頭紛紛在中國上海成立資產管理公司。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資管規模前十的巨頭中,已經有7家在華設立了獨資企業,其中瑞銀和富達成為最早發行私募產品的兩家。這顯示境外歷史悠久、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基本已經做好了布局,而此次的放開將助推海外大型機構在國內開展更多業務。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屬于上述較早布局的7家之一,在2017年已經在上海成立子公司,面向國內的合格投資者銷售產品,并計劃在今年夏天發售一款量化基金。貝萊德公司總裁芬克認為,未來急劇改變其公司和基金行業的三大潮流,分別為全球養老金市場的變化,科技金融日益增強的影響以及中國基金行業的機會。
近日,在一份寫給股東的信中,芬克表示,貝萊德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大在高增長市場,尤其是亞洲及中國的存在及投入。中國市場的人口構成、經濟增長以及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及高儲蓄率和家庭財富的快速增長,都會帶來非常重要的機會。
芬克表示,中國對金融機構的放開,以及其他方面的進步,都會顯著增加貝萊德在中國市場的影響。隨著金融市場的放開,公司準備將投資經驗、風險管理和金融科技都帶入中國市場,并進一步摸清楚中國投資者的需求。
目前的數據顯示,海外資管巨頭來自亞太地區的資產和營收占比還相當小。2017年,貝萊德管理的亞太地區資產僅有4710億美元,只占到管理資產總額6.29萬億美元中極小部分。來自亞太地區的銷售收入也只有6.53億美元,2017年當年的營業收入有125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和知名金融行業咨詢公司奧緯咨詢認為,中國是近年海外投資公司最大的機會。依據其聯合發行的研究報告,中國金融行業的規模,以及其廣泛的貿易聯系和多年的貿易盈余,都會帶來基金資產的快速增長。
依據瑞銀的調查,隨著中國放開對境外資產管理公司的限制,中國的公募基金市場會在2025年增長到7.5萬億美元,相當于目前美國共同基金市場一半的規模,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來自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管理收入,到2025年會增長5倍達到420億美元。
不過,芬克也提醒海外基金公司,在中國發展要做好長期的準備,他預測需要多年的耕耘才能在中國基金行業立足腳跟。芬克指出,在觀察中國基金市場的發展中,外資公司需要時間和耐心。
來源:中國基金報
上一篇:習近平主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 下一篇:職業年金規范性文件出臺,基金公司抓緊前期溝通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