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時間:2018-06-05
6月1日,首次226只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意味著管理規模1.9萬億美元的投資者開始正式面對A股市場,這對全球市場都是一個關鍵時刻,接下來中國A股逐漸融入國際市場的過程,將真正改變全球市場的格局。
A股給外資帶來獨到投資機會
此次A股納入MSCI后,包括一些知名的大型養老金持有的被動投資基金將開始涉足A股市場,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首席股票投資官布萊恩就認為,許多A股的投資機會只有A股市場才有,尤其是在消費、工業和醫藥健康領域。隨著中國注重培養高品質公司以及中產階級人口的壯大,這些行業將會從中受益。
目前,海外資金投資中國的主要渠道是港股和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從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基金——安碩MSCI新興市場ETF來看,目前投資中國股票主要來自港股。該基金前十大持倉中,8只股票為大中華公司,其中有6家為港股,1家為美股,1家為臺灣股票。
由于港股和中概股的中國股票集中在金融、地產以及信息科技上,海外資金對中國投資的頻譜并不完整。例如,安碩MSCI新興市場ETF的重倉股中的中國股票集中在信息科技以及金融股上,其前三大中國股票持倉為騰訊、阿里巴巴和建設銀行,缺乏消費、制造領域的股票。
依照海外主動基金的偏好,他們對A股的偏好卻恰恰集中在消費和制造等領域。依據科普利咨詢公司數據,過去一年半來,海外基金通過QFII等渠道投資的前三甲公司分別為貴州茅臺、美的集團和海康威視,集中在消費、制造和科技領域。20家企業中余下包括不少公司為醫藥、消費及休閑領域。
業界分析認為,納入MSCI指數體系后,會在更大程度上促進外資對中國更全面的投資,尤其是一些大型養老基金的被動投資,將幫助其資金投入更為全面的中國資本市場。
外資正在重塑A股市場結構
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外資持有A股規模在去年首次突破萬億人民幣大關。此次A股納入海外主流指數體系,外資持股規模和比率還將不斷擴大。據MSCI估計,在北美及亞洲,超過90%的機構性國際股本資產是以MSCI指數為標的。這意味著,指數標的成份股的更迭,不僅會直接促進被動資產的買進,對主動管理資產的買賣也有引導作用。
6月1日,226只A股中流通市值的2.5%被納入MSCI指數,而后續的2.5%則會要等到今年8月納入。外界預期下一次擴大A股納入比率可能最早會在2019年,很大可能在2020年。不過,MSCI并沒有給出所謂的完全納入的時間表,MSCI表示一旦最終納入,中國股票將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45%的比重。
據匯豐估算,依據韓國和中國臺灣的經驗,A股在未來5到10年完全納入國際指數體系后,將會有6000億美元的新增資本。至于何時能完全納入,MSCI的研究主管利布利希對外界表示,中國人的做事效率很高,現在并不能判定到底是5年、10年還是15年才會將A股完全納入MSCI指數體系,但這三個年份跨度都有可能。
外資比率增加后,機構投資者逐步推進了A股投資風格的轉變。2015年之前,A股市場偏愛小盤股和題材炒作。這種投資偏好和散戶比率較高、機構投資者比率不足,以及由此形成的市場投資風格偏好有關。而隨著外資的進入,長期投資的偏好會減少藍籌股的流通股份,一定程度上抬升股價,促進價值投資走向正循環。
以海外主動管理基金最為偏好的貴州茅臺、美的集團和海康威視為例,3只股票在過去1年半分別上漲了126.36%,94.92%和150.58%。同期上證指數下跌0.92%。
來源: 中國基金報
上一篇:資管新規沖擊公募產品:三大類基金面臨修改條款滿足規則 | 下一篇:第十屆陸家嘴論壇召開在即 聚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