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16-11-07
一次“提前還貸”,竟牽出重大制毒販毒案,這二者是如何“聯系”到一起的?
通過監測識別非法資金資產,及早發現資金資產的非法來源或用途,遏制滋生犯罪活動。央行反洗錢局負責人近日在介紹中國反洗錢開展情況時說,《反洗錢法》頒布十年以來,中國已磨出了一把預防和打擊洗錢活動的利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央行反洗錢系統赴四川廣元、攀枝花、廣東汕尾等多地調研,實地探訪了解反洗錢行動的諸多細節。
央行一中心支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反洗錢的核心即斬斷犯罪活動的資金運行“生命線”,對犯罪活動釜底抽薪。至于如何操作,另外一位央行中心支行負責人告訴記者,洗錢方只要在賬戶上留下痕跡,反洗錢監測就能捕捉到。
金融機構扮演反洗錢關鍵角色
6月8日,四川廣元市破獲了一起制毒販毒案件。據廣元市和劍閣縣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安部門于6月初在劍閣縣鹽店鎮興業養雞場端掉一制毒窩點。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繳獲制毒半成品麻黃素疑似物300余公斤,查獲易制毒化學品二甲苯等輔料約50噸。
在該案的線索發現過程中,當地金融機構扮演了重要角色。
據廣元市劍閣縣某金融機構負責人介紹,2014年7月28日,該縣鹽店鎮興業養雞場場主楊某在其機構貸款10萬元用于養雞,期限3年。但今年5月26日,當客戶經理到養雞場做貸款調查時,業主提出提前還貸的想法,不過客戶經理觀察發現,雞尚未到出籠期,照常理推斷出客戶無力提前還款。
該金融機構進一步了解,發現雞場部分設施已轉租他人,租金為10萬元每年,高于周邊養雞場的價格水平。同時發現承租央行跡異樣,雞場近期修建了大門和一條新路,并加有防護欄,有狼狗守護,不允許客戶經理進入調查。
“根據這一系列可疑現象,我們認為客戶的行為存在明顯異常,可能涉嫌犯罪活動。”該金融機構負責人說,并于6月3日向當地央行報告了這一發現。經查詢得知,業主在金融機構開立存款戶有7個,但賬戶余額只有幾十元,分析認為還款來源可疑,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反洗錢工作(在這次案件偵破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上述劍閣縣某金融機構負責人說,金融機構在反洗錢工作中,主要是做好客戶身份的識別,以及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的保存,另外對大額資金和可疑交易及時報告。
央行成都分行反洗錢處負責人介紹,四川省以涉毒反洗錢資金監測指標為基礎,建立四川金融系統涉毒反洗錢線索監測分析和報送機制,并開發了四川省禁毒反洗錢金融情報監測移送平臺系統,移送反洗錢線索情報。
前述央行反洗錢局負責人在介紹反洗錢主要工作內容時表示,目前形成了包括客戶身份識別、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等措施在內的洗錢預防體系。
大數據鎖定重點嫌疑人
2015年初,攀枝花市一金融機構通過反洗錢資金監測,上報了“關于盧XX等人銀行賬戶涉毒洗錢的重點可疑交易報告”。
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經過大數據技術開展分析,認為資金交易符合涉毒交易特征,由此引出公安部“5?13”系列販毒案件。在該案中,偵查發現盧某等人賬戶從2012年至今涉案資金達5.3億元,涉及的交易對手賬戶達2300多個,賬戶注冊地分布在廣東、云南多地。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 張壽林
上一篇:中國反洗錢實務2016-10 | 下一篇:加強賬戶管理 完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監管體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