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05
一、回顧
指數情況:截至3月31日,上證指數跌0.59%,深成指漲0.36%,創業板指跌1.03%。板塊方面:漲幅居前五分別為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電子、建筑裝飾和休閑服務,漲幅分別為5.18%、4.13%、3.23%、1.49%和1.43%。
二、分析
3月份指數總體平穩,但市場賺錢效應不強,符合我們原先在2月份展望3月份市場時提出的風險收益比不高特征,3月份申萬28個一級分類行業中僅5個行業有超過1%的收益率,18個行業為負收益,我們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是:
1)1-2月份的上漲來自風險偏好的提升,來自對改革的預期,來自信貸、固投大幅增長帶來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預期,隨著行情的演化,其推動力逐步弱化;
2)3月份召開兩會,市場在3月中旬前為維穩階段,因此市場風險偏好相對較高一些,隨著兩會結束后,市場重心逐步關注宏觀流動性,由于美國經濟數據較好,3月份美聯儲進行了加息,央行緊隨其后上調了逆回購利率10BP,同時季末MPA考核,因此國內宏觀流動性邊際趨緊,壓制了行情。
三、展望
展望4月份,我們認為風險收益比仍不高,行情應是震蕩整固為主,主要理由是:
1)1-2月份市場預期的經濟持續復蘇隨著開工旺季的來臨,相關經濟數據進入驗證期,我們認為在市場已經反應了經濟復蘇預期的前提下,后續市場相關板塊難以大幅上漲,同時前期消費相關行業由于機構配置風格的轉變,其超額收益也較高,因此市場上行有限。
2)隨著宏觀流動性邊際趨緊后,市場風險偏好將逐步下降;
3)但是我們認為4月份會有主題性機會,如雄安新區、一帶一路等概念,我們認為相關的主題將會推動指數脈沖式上漲。
中長期看,我們認為17年的行情在流動性邊際趨緊+改革推動風險偏好上升中變換,兩者強弱對比驅動行情波動,對于來自業績層面的推動,我們認為由于經濟低波動,周期高彈性在16年已有反應,因此17年其影響趨弱。17年行業配置方面選擇大邏輯清晰的:1)托底主線,PPP,國改、供給側改革,債轉股;2)增長行業,如食品、家居、醫藥、汽車制造、電子制造;3)行業受益于供需好轉的行業,如純堿、重卡。4)低估值:金融、建筑、電力等。
上一篇:基金經理一周視點(20170327) | 下一篇:基金經理一周視點(20170410) |